![]() |
|
|
但该人士也表示,在当前产业发展初期,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合理地规范和引导电子竞技运动的健康发展。目前环境下,产业的发展和玩家的参与都需要正确地引导。
传统观念阻碍电竞发展
“电竞是一种体育运动”,在各方的努力下,这个概念无疑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与接受。但广泛看来,目前中国的电子竞技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:缺乏来自国家和大众广泛、有力的支持;企业难以名正言顺地进入这个市场,赞助商赞助的兴趣也不高;运动员只能叫“玩家”,其薪酬待遇和社会价值与一般的运动员无法相比。
根据韩国电子竞技协会的统计,最适合打电子竞技的年龄在16岁至25岁。电竞的特殊性,使得电竞选手的职业生涯十分短暂,所以,尽管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,却已经有不少选手面临着退役,他们需要在其他领域开始新的生活。由于缺乏适宜这些业余选手转变为高水平专业选手的土壤,这些“玩家”几乎无法将电子竞技作为其终身职业,一些优秀的选手迫于生活压力在短暂的辉煌后就销声匿迹了。缺乏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就像运动队没有高水平运动员一样,限制了我国电子竞技水平的提高,也制约了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。
另一方面,与电竞运动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的电竞市场尚处于一种自发而且无序的状态。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,杂乱的赛事以及规则、赛制的不规范,使电竞运动竞赛市场充满了随机性。就是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赛,也是各自为阵,缺乏来自国家和大众的广泛有力的支持,选手的运动成绩也参差不齐。显然,这些都不利于电竞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因此,笔者认为,现阶段的中国电竞应该博采众家之长,坚持社会化与产业化并重,普及与提高相结合,切忌短期行为,适时创立和打造自己的中国电竞品牌赛事。
现有的体育市场,竞争极其激烈,传统的体育项目比如足球、篮球、排球,甚至是高尔夫球、网球、赛车等等,都是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抢占地盘,繁荣市场。因此,作为一个新兴的竞技项目,更应该思考怎么走出自己的特色。
作为一个新兴产业,中国的电子竞技业还不成熟,但其影响力与号召力正逐步扩大。然而,电子竞技能否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来进行发展,其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的社会认同度有多大,的确,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。
|
|||||